唐家寨上的石臼
饭后我们下来此山回到与唐家寨的连接处,按照陈明先生指点的方向,从寨围墙的东侧进入寨内。这次我们是从寨的东侧向北侧迂回的。
哇赛,奇迹终于发现了。整个寨顶周边高,中间低,寨顶中间像一个小盆地,盆地中有一个个大小不一的漏斗。其形状就像一口口大小不一的铁锅搁置在盆地的地面以下,且锅沿与盆地平面持平,底部有洞,这些洼地和漏斗就处在寨顶南北走向的中间位置上,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天坑。
唐家寨岩溶洼地面积0.15平方公里。洼地中有52个落水洞,直径一般为3-10米,深大于2米,最大一处直径达110米,深12米。有岩溶漏斗80多处,深度一般为5到10米左右,其中直径大于20米的占一半左右,往下有洞口露出,深不可测。洼地最低点海拔740.5米,四周最高点海拔786.0米,洼地平均深度29.3米,从航片上看好似月球上的环形山。
洼地内森林十分发育,植被良好。松柏、刺槐参天,灌木茂密。芦苇者,当地人称之为高山涝草也。生长茂盛,且是大片大片的。这说明大气降水进入洼地后全部通过落水洞渗入地下,它的出现标志着发达的地下排水网的形成。
四方美景尽收眼,今朝梦回芦花荡。如果是夏季,一个个漏斗坑就是一个个天然的迷宫乐场。芦花飘来醉人香,仿佛来到沙家浜。如果再有一茶亭,其乐无穷也。此处是使人心旷神怡的大风景,真风景。
唐家寨上的鸟窝
唐家寨这一珍贵的地质遗迹为我们提供了溶洞探源的优良基地,是我国北方一处罕见的、原始的、神秘的科考胜地。
我们徜徉在这有名的高山湿地里,清点着漏斗的个数,但转来转去,总是数不清楚。因为你数的有我,我数的有你。脚踏着槲树落在地下的金灿灿、软绵绵的叶子层,要想找到每个斗洞的具体位置,已经是很不容易的了。有个成语叫做身临其境,你一生中兴许没感受到吧。因为你的摄像技术不管是什么水平的,你的照相器材是多么的高档,在这厚厚的落叶里,你也很难拍出天坑的真实模样来。
后来,我听沂源县委宣传部外宣办的主任任鸣先生、新闻科的齐萍女士讲,在绿满沂源,保护湿地的具体行动中,松仙岭东、西两村的崔宝利、唐效科两夫妇有着突出的贡献。因为我去探究天坑唐家寨的湿地过程中,看到了他们俩个家庭挖砌的用塑料布保水的两个长方形蓄水池和栽植在天坑的速生白杨树以及他们看山用的简易草房子。
唐家寨,虽然叫寨,但时间久远了,我们只能看出寨墙的存在,其他的遗迹都没有了。张店有位叫做从容的朋友对此说得很有道理:这和农村房屋需要修葺一样,也不见得是个大的工程,只是小打小闹地修补而已。但是一旦没人住了,没了那不起眼的修修补补,这座房子很快便会破损漏雨直至坍塌。所以我们没在寨内见到其他的居住设施是一样的道理。还有人说,唐家寨湿地的形成年代太过久远,又与电视上所说的与南方真正的天坑没有可比性,然又没有特别诱人的说明,一般人谁又会注意到这不起眼的天坑呢?这也怪不得当地人只忙农活,没留心唐家寨的独特性吧。
本来我们的计划是接着西去认识三府山的,因此山地处原博山、沂源、莱芜三区县交界处,历史上三区县曾分别隶属于青州府、泰安府、沂州府所辖,故名“三府山”。但在唐家寨的探寻已是满满的一天时间了,未能去。但以后有的是机会和时间,没有什么遗憾。
我认为,唐家寨是难得的旅游健体、探险考察、求知休闲的好去处。不到此地,枉此一生。唐家寨一日,尽管走马观花,但地貌奇特,引人思考,景色迷人,心神愉悦。来唐家寨徒步,更多的是感受大自然天赋的神秘氛围。倘若朋友们邀伴,我还相随。
崮文化网独家稿件 转载必究
>>>第1页 >>>第2页 |